0 件產品

總額: HK$0.00

論壇

 思科「視覺網絡指數」 返回上一頁     發表回覆

Zamir
[樓主]
過去六年,思科「視覺網絡指數」(VNI)研究在量化互聯網增長上,獲得高度評價。各國政府、網絡監管部門、學術研究人員、電訊公司、技術專家、新聞界和分析師均對這項年度研究中談及對我們數碼未來的見解,具濃厚興趣。

<<全球重點預測概要 >>

至2016年,全球年度IP流量將高達1.3 ZB(zettabyte)(即每月110 EB,exabyte);從2011至2016年間增長4倍
至2016年,全球將會有接近190億個網絡連接(固網及流動);相等於地球上每人有2.5個網絡連接
至2016年,互聯網用戶將有34億,較世界預期人口多出45%
至2016年,Wi-Fi網絡連接將佔總IP流量接近一半

<< 亞太區重點預測概要 >>

亞太區的IP流量將領先世界:亞太區被預測將於2016年擁有最龐大IP流量(每月40.5 EB),領先於全球第二流量的北美地區(每月27.5 EB)
流動設備數目增加:平板電腦、手提電話及其他智能設備,以至機對機(M2M)連接的廣泛採用,促使對連接性的需求上升。至2016年,將有80億網絡設備 – 即每人平均擁有接近1.9個設備
更多互聯網用戶:至2016年,將有17億總互聯網用戶,多於2011年的9.35億
更快的寛頻速度:平均固定寛頻速度預期由2011年的8.1 Mbps增加至2016年的36 Mbps,增幅達4.4倍
更多視像:至2016年,每月互聯網上傳送的視像內容將達1兆分鐘(200萬年,或每秒高達412,658分鐘視像串流或下載)

<< 至2016年,亞太區預期 >>

總互聯網用戶將增至2016年的17億,超過2011年的9.35億
固定互聯網用戶(只流動用戶除外)將增至2016年的11億,多於2011年的8.16億
至2016年,網絡設備將達80億個,較2011年增加40億個;或人均網絡設備將從2011年的1.1個,增至2016年的1.9個
來自非個人電腦(non-PC)設備的流量將佔總流量的22%,超過2011年的12%
在2016年,每位互聯網用戶平均每月將產生27.1GB(gigabyte)互聯網流量,超過2011年的每月9.9 GB,年度複合增長率(CAGR)為22%
在2016年,每月互聯網上傳送的視像內容將達1兆分鐘(即200萬年,或每秒高達412,658分鐘的視像串流 或下載)
IP流量

-  IP流量在2011至2016年間將增長4倍,年度複合增長率為31%

-  在2016年,每月IP流量將達40.5 EB,多於2011年每月的10.5EB

-  在2016年,IP網絡每日傳送1.3 EB流量,超過2011年每日346 PB(petabyte)
互聯網住宅用戶

-  6,600萬互聯網住宅用戶(佔全數19%)每月將產生超過50 GB IP流量,超過2011年的1,600萬

-  4,500萬互聯網住宅用戶(佔全數12.9%)每月將產生超過100 GB IP流量,超過2011年的1,000萬

-  2,000萬互聯網住宅用戶(佔全數5.9%)每月將產生超過200 GB IP流量

-  800萬互聯網住宅用戶(佔全數2.2%)每月將產生超過500 GB IP流量


<< 2011年亞太區數據 >>

IP 流量

-  在2011年, IP流量每月達10.5 EB,上升了40%,超過2010年的每月7.5 EB

-  在2011年,每年IP流量達126.2 EB,多於2010年的90.4 EB

-  相等每年320億隻DVD,或每月30億隻DVD,又或是每小時400萬隻DVD
2011年的互聯網流量增長40%,每月達9.3 EB,多於2010年的每月6.6 EB
流動數據流量上升達136%
在2011年,互聯網視像流量佔全部消費者互聯網流量的50%,較2010年的45%多
在2011年,每月互聯網上的視像內容達3,420億分鐘(650,750年),即每秒高達130,150分鐘視像串流或下載
平均寬頻速度從2010年的每秒5.5 MB,增加至2011年的每秒8.1 MB,升幅達47%
在2011年,快於每秒5 MB的寬頻連接佔總數的25%,快於每秒10 MB的寬頻連接佔15%
商業:

-  商業IP流量增加31%,達每月1.5 EB,相等於每月3.64億隻DVD或每小時498,205隻DVD

-  商業IP流量佔總IP流量14%,於2016年則將佔總IP流量的10%

-  在2011年,商業IP視像會議流量上升了40%

-  在2011年,網上視像會議流量為商業IP視像會議流量的15.2%,至2016年,網上視像會議流量將為商業IP視像會議流量的27.7%


<< 視覺網絡指數方法概述 >>


思科「視覺網絡指數」預測的方法主要是結合分析師之推測、內部評估和預測以及直接收集的數據。分析師對寬頻連接、視像用戶、流動連接及互聯網應用程式採用的預測,來自SNL Kagan、Ovum、Informa Telecoms & Media、Infonetics、IDC、Frost & Sullivan、Gartner、ABI、AMI、Strategy Analytics、Screen Digest、Parks Associates、Yankee Group、Dell’Oro Group、Synergy、comScore、Nielsen等,再按思科評估出其流動應用程式的採用、分鐘用量及每分鐘的KB速度而成。有關採用率、使用率、碼率(bitrate)的假設,均與基礎因素如寬頻速度和運算速度相連。所有使用率和流量結果亦獲得超過20間全球服務供應商與思科分享的數據核實。

思科「視覺網絡指數」新聞稿,請瀏覽:Here


轉載自: Techritual @ http://www.techritual.com/?p=21569

0
引用 2013-05-21 04:25

發表回覆:

bChat